Hi,朋友们,欢迎回到城画的聊天茶水间。前不久,我们发起了一条关于“黄牛现象” 的话题征集,收到了不少回复。
虽然随着时代进步,实名制、抽选等防“牛”手段不断更新,但“道高一尺,牛高一丈”,“黄牛”的业务范围还在不断扩大。发展到今日,只要是热门的地方,就一定有“黄牛”。
除“职业黄牛”,很多普通人也抵挡不住赚钱的诱惑,跻身“业余黄牛”之列。比如风靡一时的拉布布就曾引发“全民皆牛”的盛况,不管人们喜不喜欢,只要抢到就是赚到。
从痛恨到打不过就加入,人们对“牛”的情感变得复杂而微妙。但“黄牛”真的存在即合理吗?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制衡?以及什么时候资源才能还给真正需要它的人?
确认过眼神
是与“牛”爱恨交织的人
• 北瓜吃瓜
以前一些不算火爆的景点到了门口再预约都没事,现在不提前查一下需不需要卡点抢预约,根本不敢出行,生怕扑空。
演出基本有点名气的就要抢,还有一些所谓的网红产品,之前看好一个尺寸合适的宜家架子,跑去买发现没货了,上网一搜才知道不知道怎么被博主带成了网红单品,正经店没货,网上一堆囤了货的“黄牛”,诸如此类……更别提之前旅游想去日本买点动漫周边,想着国内不好买直接去店里总能买到了吧,到了发现全被中国“黄牛”抢空了,店里用中文写着限购的标语,太多了……
有时候真的很无语,正常渠道怎么什么都抢不到,最后全流向“黄牛”了。
• vicka
演出票网上抢不到,只能找“黄牛”。但进场之后发现一大片都是空位,呵呵。
• 赵猫画虎
十年前看演唱会就买的“黄牛”票,当时还可以划价,也不用身份验证,现在买演唱会的票需要身份验证,只能官网买。
• Alice
演唱会门票没有“黄牛”,普通人根本买不到的,希望可以治理整改一下。
• Torrens
十年前在演出行业,卖不出去的票要靠“黄牛”打折卖,当时我自己去看演出就没买过正价,因为当年能有市场号召力的就那么些人,算准时间就能买到折价。当时行业太差小虾米混不下去就转行了,谁想到十年后“黄牛”变成饥饿营销的重要工具......不过火的也就是演唱会,剧院演出官方八折都卖不动,最后还是需要十年前那一套,所以欢迎大家去看舞剧话剧吧,性价比更高~
• emo
我是演唱会抢不到就算了,球赛的票抢不到就算了,网红店排队太久也算了。只有一次找“黄牛”,就是买的高铁票回家,这家还是必然要回的。
• 屿
N年前春节回家买不到火车票,网上发布找到一个出票的。原来对方公司给员工买回家票,有事回不了,虽然是硬座也很开心。
• 风莲涟生
不得不提拍立得了,至今没抢到过。
• 屿
去南京博物院,旅程时间有限抢不到票,找的网上代购。我就坐在博物院门口现抢,愣是抢不到,代购却抢到了。
• 阳光小美女
买联名周边时在pxx上的“黄牛”店买,结果过了热度后发现很好抢……
• 尘亦信
高中的时候班上就有做🐮的风气了,一帮人蹲点抢手机抢票什么都抢。
• 程
讨厌“黄牛”,羡慕“黄牛”,成为“黄牛”。
无孔不入的“黄牛”
到底是谁的锅?
从十几年前的火车票、演出门票,到如今的就餐号、入场券、限时限量商品……“黄牛”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,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。
为什么规章制度不断完善,“黄牛”却越发猖獗?这或许与当代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关。相比实用性,人们更加注重从商品和服务中获得体验、感受、个性追求。但这些商品又往往是限量、供不应求的,于是“黄牛”便盯上了这块肥肉。
另一方面,中国的消费场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据有关数据,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已达到86%,居世界第一。在很多国家还沿用传统线下模式时,中国人早已将预约、选购、支付的场景搬到了线上。
新技术的诞生让生活变得更便利,但也让“黄牛”有了更多可乘之机。代拍软件、虚拟账号……“黄牛”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,“牛牛”们足不出户,就能靠技术壁垒打败普通人,获得稀缺资源。网络的虚拟性也让监管难度更上一层楼。
主办方和商家的监守自盗也是“黄牛”泛滥的另一重要原因。为了尽早完售或提高利润,部分主办方选择与“黄牛”合作,或在监管方面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。
比如虽实行实名制,却无需人脸识别或人工审核,仅凭身份证就可入场;看到明目张胆的倒卖、兜售超出正常数量的购买,均不加以阻止。
此外,消费者的纵容也进一步助长了“黄牛”风气。为了买到心仪的商品,人们不惜泄露个人隐私、加价也要购买。
虽说“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”,但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,“黄牛”乱象丛生,从卖方到买方,每一个环节都无法脱责。
完善制度和规则
把资源还给需要的人
针对“黄牛”花样百出的手段,近年来市场上的“对牛宝具”也在不断升级。据了解,目前常见的防“黄牛”方法包含以下几种:
1、使用人脸识别、指纹识别等方式,实现强实名制。
2、对“黄牛”软件、虚拟账号等进行技术核验和严厉打击。
3、从供给端入手,处罚监守自盗的主办方及商家。
4、从需求端入手,呼吁消费者共同抵制,减少市场需求。
5、使用“抽票制”,即先报名,被选中后再付费购买。用概率替代刷票速度,降低“黄牛”胜算。
6、实行限购,单账号或设备限购、商品数量限购等。
7、实行有奖举报制度,利用群众力量打击“黄牛”的违法行为。
虽然“黄牛”仍在市场上横行,但无论是监管方还是经营方,都有人在为减少倒卖行为做出努力,并取得一定成效。
近日,北京市公安局携手文旅、公园管理中心等七大部门,共同发起针对“黄牛”违法抢票倒号的专项整治行动。暑期以来,北京警方接报涉“黄牛”类警情同比下降50%。
日前,江苏公安机关也针对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中的“黄牛”倒票问题,组成工作专班开展打击治理行动,严查票务来源、抢票手段、倒卖渠道、利益链条、违法所得、隐患漏洞等。在第四轮赛事期间,江苏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105名,维护了赛事的正常秩序。
打击“黄牛”行为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,相信随着市场规则日益完善、消费者认知逐步提高,资源终究会还给真正需要它的人。
#今日TALK#
你觉得“黄牛”存在即合理吗?
对于制度升级你有什么建议要提?
在评论区一起讨论
配资炒股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